新媒体反腐的四重政治价值
《人民论坛》
原标题:新媒体反腐的四重政治价值
新媒体反腐是指政治主体通过新媒体渠道曝光、监督、检举各类腐败活动的行为,具有活跃性、实时性以及时代性等特点。近几年来,反腐败工作的持续高压态势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公民借助新媒体了解反腐败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利用新媒体积极地参与反腐败工作,为当前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反腐败工作作出了贡献。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长期保持高强度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态度。新媒体时代,强大的智能移动技术为新媒体反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媒体反腐已经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分支,体现出不可替代的政治价值。
奠定反腐心理,提升政治认同
新媒体反腐的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公民关注、参与政治活动的需求,公民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充分了解当前我国反腐败工作成效,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近几年来,反腐败工作依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了社会影响力,群众叫好声不断,反腐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内心深处。在这一系列的反腐成就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网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贡献。例如“表哥”杨达才因群众的微博检举,在63个小时后被迅速免职,再如被网友曝光的抽“天价烟”的腐败官员周久耕,使用公务用车旅游并掌掴讲解员的“最牛团长夫人”等。这些依靠群众的力量收获的反腐败成果增强了群众对党开展反腐败工作的信心,使群众充分了解当前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升了公民的政治认同。
网络反腐使群众目睹了党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实践过程,强化了公民对党执政理念的认同。新媒体反腐过程中,普通群众得到的迅速反馈使其强烈地感受到自身在反腐工作方面的意愿及能力被高度重视和认可,增强了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强化了群众的政治认同。公民反腐败的心理基础持续夯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共同的精神基础。
基于新媒体技术扩大政治参与
新媒体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技术的创新性,强大的技术支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使公民有了权利意识向行为转化的渠道和载体。公民参与新媒体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深层次的激发。新媒体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使公民的政治意见表达更加便捷、高效。公民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近几年来,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参与政治话题讨论的频率逐渐升高。公民逐步适应了在新媒体平台上与他人共同探讨政治话题,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个人见解。这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单向度的政治信息传递而言,更具实效性和丰富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在参与新媒体反腐的过程中,公民正当利益的申诉发出有音、掷地有声,公民深入参与新媒体反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参与心理逐渐扩大。
伴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新媒体反腐力量不断凝结,新媒体反腐的主力军正在壮大。“共青团中央”“首都网警”“江宁在线”等党政微博用户已经成为联系群众、传递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得到了网民的高度认可,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这种政治互动的成效有赖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如基于微博技术发起的关于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话题阅读量达到24.1亿人次,讨论量也达143.4万人次。新媒体反腐败工作深入人心,党和政府对新媒体反腐的重视和新媒体强大的技术力量,推动了反腐败工作的时代创新。
提升反腐效度,净化政治生态
在新媒体时代中,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动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创新发展,使那些隐匿的“污垢”被揭露出来,发现和惩治了一批“有问题”的人。新媒体反腐起到了给全体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让那些贪腐的官员无处遁形,让心怀贪腐之心的人心怀敬畏,加速了党员干部从“不敢贪”到“不想贪”的心理转变过程。一系列新媒体反腐的成功案例为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党员干部深切地了解到,要想避免亡党亡国的败走命运,要想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魔咒,就必须要严以律己,全面提升政治净化能力。
在智能手机与移动通讯技术结合的时代,每一个新媒体用户都拥有自己的“麦克风”,他们便于拍照和摄录的手机时刻监督着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所有公职人员都必须习惯于在人民的监督下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同时,群众持续高涨的政治监督热情加速了政府政务公开,有助于当代反腐败工作机制的创新,为打造“绿色”政治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媒体反腐败工作警示全体党员干部要将自己塑造成为政治廉洁、克己奉公的人民公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自修。新媒体反腐既挑战着党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媒体反腐并不是要形成“人人自危”的紧张政治环境,而是要形成人人重视自我廉洁、自我培养的良好政治风气。新媒体反腐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厘清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把握党权与法治的关系。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养成修身、自省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努力营造绿色、健康的政治生态。
形成廉政建设主流政治话语
在复杂的文化交融环境中,新媒体平台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媒体反腐败工作的发展有助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媒体话语流,加速新媒体廉政建设主流话语权的形成。新媒体反腐工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能够保护监督者、举报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安全,使新媒体反腐主体形成稳定、安全的反腐心理,在开展反腐实践的过程中免除了后顾之忧,加速了新媒体反腐话语权的形成。与此同时,新媒体反腐的成果有力地鼓舞了人心,不断印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廉政建设主流话语传播,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社会民主的发展以及群众路线的深入实践奠定了舆论基础。新媒体反腐话语权的发展将消除违背人民意志的“噪音”与“杂音”,释放人民群众的政治话语力量,使新媒体反腐的政治价值充分体现。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赵鹏、马常松:《公民网络参政不能“跑偏走调”》,《人民论坛》,2017年第4期。
②唐武:《利用微信平台创新党建工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第1期。
新媒体反腐是指政治主体通过新媒体渠道曝光、监督、检举各类腐败活动的行为,具有活跃性、实时性以及时代性等特点。近几年来,反腐败工作的持续高压态势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公民借助新媒体了解反腐败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利用新媒体积极地参与反腐败工作,为当前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反腐败工作作出了贡献。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长期保持高强度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态度。新媒体时代,强大的智能移动技术为新媒体反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媒体反腐已经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分支,体现出不可替代的政治价值。
奠定反腐心理,提升政治认同
新媒体反腐的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公民关注、参与政治活动的需求,公民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充分了解当前我国反腐败工作成效,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近几年来,反腐败工作依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了社会影响力,群众叫好声不断,反腐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内心深处。在这一系列的反腐成就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网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贡献。例如“表哥”杨达才因群众的微博检举,在63个小时后被迅速免职,再如被网友曝光的抽“天价烟”的腐败官员周久耕,使用公务用车旅游并掌掴讲解员的“最牛团长夫人”等。这些依靠群众的力量收获的反腐败成果增强了群众对党开展反腐败工作的信心,使群众充分了解当前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升了公民的政治认同。
网络反腐使群众目睹了党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实践过程,强化了公民对党执政理念的认同。新媒体反腐过程中,普通群众得到的迅速反馈使其强烈地感受到自身在反腐工作方面的意愿及能力被高度重视和认可,增强了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强化了群众的政治认同。公民反腐败的心理基础持续夯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共同的精神基础。
基于新媒体技术扩大政治参与
新媒体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技术的创新性,强大的技术支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使公民有了权利意识向行为转化的渠道和载体。公民参与新媒体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深层次的激发。新媒体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使公民的政治意见表达更加便捷、高效。公民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近几年来,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参与政治话题讨论的频率逐渐升高。公民逐步适应了在新媒体平台上与他人共同探讨政治话题,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个人见解。这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单向度的政治信息传递而言,更具实效性和丰富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在参与新媒体反腐的过程中,公民正当利益的申诉发出有音、掷地有声,公民深入参与新媒体反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参与心理逐渐扩大。
伴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新媒体反腐力量不断凝结,新媒体反腐的主力军正在壮大。“共青团中央”“首都网警”“江宁在线”等党政微博用户已经成为联系群众、传递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得到了网民的高度认可,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这种政治互动的成效有赖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如基于微博技术发起的关于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话题阅读量达到24.1亿人次,讨论量也达143.4万人次。新媒体反腐败工作深入人心,党和政府对新媒体反腐的重视和新媒体强大的技术力量,推动了反腐败工作的时代创新。
提升反腐效度,净化政治生态
在新媒体时代中,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动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创新发展,使那些隐匿的“污垢”被揭露出来,发现和惩治了一批“有问题”的人。新媒体反腐起到了给全体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让那些贪腐的官员无处遁形,让心怀贪腐之心的人心怀敬畏,加速了党员干部从“不敢贪”到“不想贪”的心理转变过程。一系列新媒体反腐的成功案例为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党员干部深切地了解到,要想避免亡党亡国的败走命运,要想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魔咒,就必须要严以律己,全面提升政治净化能力。
在智能手机与移动通讯技术结合的时代,每一个新媒体用户都拥有自己的“麦克风”,他们便于拍照和摄录的手机时刻监督着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所有公职人员都必须习惯于在人民的监督下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同时,群众持续高涨的政治监督热情加速了政府政务公开,有助于当代反腐败工作机制的创新,为打造“绿色”政治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媒体反腐败工作警示全体党员干部要将自己塑造成为政治廉洁、克己奉公的人民公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自修。新媒体反腐既挑战着党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媒体反腐并不是要形成“人人自危”的紧张政治环境,而是要形成人人重视自我廉洁、自我培养的良好政治风气。新媒体反腐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厘清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把握党权与法治的关系。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养成修身、自省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努力营造绿色、健康的政治生态。
形成廉政建设主流政治话语
在复杂的文化交融环境中,新媒体平台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媒体反腐败工作的发展有助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媒体话语流,加速新媒体廉政建设主流话语权的形成。新媒体反腐工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能够保护监督者、举报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安全,使新媒体反腐主体形成稳定、安全的反腐心理,在开展反腐实践的过程中免除了后顾之忧,加速了新媒体反腐话语权的形成。与此同时,新媒体反腐的成果有力地鼓舞了人心,不断印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廉政建设主流话语传播,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社会民主的发展以及群众路线的深入实践奠定了舆论基础。新媒体反腐话语权的发展将消除违背人民意志的“噪音”与“杂音”,释放人民群众的政治话语力量,使新媒体反腐的政治价值充分体现。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赵鹏、马常松:《公民网络参政不能“跑偏走调”》,《人民论坛》,2017年第4期。
②唐武:《利用微信平台创新党建工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第1期。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治国理政之道: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下一篇: 管党治党要真严敢严长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