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民论坛》
原标题:专家学者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站在人类发展命运的立场上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总体部署,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展现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专家精彩观点摘录如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地统一起来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的论述中,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地统一起来,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指引我们补齐生态文明这块短板,取得更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不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成就方面,而且从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方面,使全国人民真正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其意义是深远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毛卫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吸取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运用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使之在中国大地生根,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发挥作用,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发展命运的立场上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总体部署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春华: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发展命运的立场上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总体部署,整个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纵横捭阖,从生态价值、生态文化、生态政策、生态思维等方面直面主题,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市场等领域破茧而出。着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生活和绿色工业生产方式有机联系起来,沿着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现代健康与休闲的路径上开拓。
习近平把中国追求“绿水青山”与践行大国责任联系在一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国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这一理念,向世界昭示中国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愿景,把中国追求“绿水青山”与践行一个大国应有的承诺与责任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谋求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大力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炽热的民生情怀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资源基础、留下环境空间;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中国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提升国际影响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基本形成理论体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措施频出。目前,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行动定力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础正在夯实,环境保护的红利正在释放,这些必然更加坚定我们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信心。
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金凤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科技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以绿色科技统领创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发展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敏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以说,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要旨
环境生产力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乔清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GDP”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断。环境生产力论断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突破了近代意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调整过程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习近平同志独具匠心地通过深入阐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来说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内在关系。他指出,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玉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按照系统工程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思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结晶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翟宝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与西方工业文明升级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碰撞的结晶。既是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方向,也是我国生活方式的演化方向;既是我国空间优化的着力点,也是我国资源利用的出发点;既是中国发展的内生要求,也是世界协同的大势所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特别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山”理论,生动而精辟地阐释了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的关系、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民族崛起与人类命运的关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利益的深切关怀、对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对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为全党主张和国家意志,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拓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组织领导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研究部主任黄承梁: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组织领导保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深学笃用,全面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素养和领导水平,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党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当前,要着力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环境监管过失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落地生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加快社会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加快社会建设。生态危机的根源实际上是社会关系的失调。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建设进程,与我们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还很不适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尤其需要快速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发展成果共享的制度安排;二是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福利制度;三是大力推动公众制度化的理性参与;四是有效地促进企业和企业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五是全面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六是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七是引导整个社会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绿色发展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国走向动力内生、源头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重大创新。
走向生态文明是时代的呼唤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性变革
全国政协副主任委员叶小文:绿色,既是发展途径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途径的深刻变革。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拓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力发展空间和文化发展空间,寻求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生态文明是老百姓对“中国梦”的共同追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的“美丽中国”无疑是最能激起全社会的共鸣、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说到底,这也是老百姓对美丽“中国梦”的共同追求。“中国梦”看似很宏大,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每天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过得既幸福又健康,这就是百姓心中的“梦”。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范明志: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最真实的人民性。他指出,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来看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民的事业,从而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俞可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十三五”时期,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生态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紧迫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否,而且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域外专家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越来越注重实现全面发展而不只追求经济增长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刘兆佳:发展必须全面,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偏废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会导致社会不公、政治动荡、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的价值观被扭曲、人欲物欲横流、社会矛盾对立、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习近平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要突出全面发展的战略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然对国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习近平倡导的生态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习近平倡导的生态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初期,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在经济结构改革的同时,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补短板,也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五年来,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强度每年以5%的速度下降,国内各大城市的污染程度也呈下降趋势。这与生态建设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很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技术中心项目官员马赫什·普拉丹:生态环境就如同存储着绿色资本的银行,人们应当为未来存款,而不是将本息全部挥霍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绿色发展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点,与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紧密,比如绿色就业有着巨大潜力,能够比煤炭等传统资源创造更多的就业。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让全世界深感欣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胡逸山: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基于对快速提升全民物质水平的迫切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重视“发展”而忽略了“保护”。在几十年高速经济成长的背景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却仍然停留在“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层次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兴起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也是顺理成章,十八大以来中国官方多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为治国的主轴之一,这一点不但让中国人民,也让海外各界,深感欣慰。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下一篇: 如何让基层党支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