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官场“大忽悠”要抓住两个重点

《人民论坛》

作者:陈江生
字号: + - 16
原标题:清除官场“大忽悠”要抓住两个重点
       官场“大忽悠”是形式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本质是贪图虚名、弄虚作假、为自己谋取利益。产生官场“大忽悠”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防范“忽悠”行为的机制不完善。因此,要清除官场“大忽悠”,必须抓好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两个重点。

       树立人民至上观念,清除“忽悠”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爱戴,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复兴。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所为是为了谁。于是,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就摆到国家和人民利益前面去了,时时事事想的是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利益,让自己和小团体少付出却先得、多得。怎样才能少做多得呢?一个办法就是“忽悠”。对公众,弄虚作假,台上台下两个样,“面子工程”层出不穷;对上级,阿谀奉承,说一套做一套,瞒报虚报时有发生;对下级,封官许愿,好处我拿,责任你扛。这些“大忽悠”心里没有人民,只有他自己,自然谈不上忠诚,也谈不上实事求是。

       要清除官场“大忽悠”,首先要讲初心、讲使命,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出现官场“大忽悠”现象,说到底是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缺失,忘记了初心和使命,追求特权和名利,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总想通过欺上瞒下的“忽悠”,把自己“装扮”好,借以博得上位或者谋取美名和利益。只有明确初心和使命,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清除官场“大忽悠”,就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一切虚假无所遁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不讲实事求是。官场“大忽悠”们最不讲实事求是,总是对群众说空话、假话、外行话,对上级说大话、套话、奉承话;在工作中脱离实际,走向虚夸浮躁、急功近利。最终必然被群众所嫌弃,为组织所不容。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支认真做事的干部队伍。鼓励认真做事的干部,继续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用实事求是的标准来考核干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飘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则“大忽悠”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要清除官场“大忽悠”,还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普及。党员干部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忽悠”的基础自然就弱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部分人道德水平低下、价值观扭曲。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导致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权力观扭曲。个别人甚至没有善恶观念,也没有道德底线,为了私利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敢干,更别说“忽悠”百姓、“忽悠”上级了。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公道正派、襟怀坦荡、实事求是的政治文化氛围,使对党忠诚、为民服务、踏实肯干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

       扎好制度的笼子,清除“忽悠”的空间

       铲除滋生官场“大忽悠”的土壤,仅仅依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扎好制度的笼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选贤任能的干部制度逐步推进。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制度还有许多空隙,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大忽悠”们还有生存空间。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执行,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只是“牛栏关猫”、流于形式。只有制定针对性的制度,才能让“大忽悠”们无所遁形。

       清除“忽悠”的空间,首先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当前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下领导说了算,百姓说不上话,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而且在许多人看来,搞定上级领导远比做出一番实绩要容易得多、快得多,如此投入低、见效快、回报高的“好事”,很容易吸引一些价值观扭曲的官员走上“忽悠”之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就是要堵上这条不正之路。一方面要明确干部考核标准。干部工作做得怎么样,不应该只听上级评价,还要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将人民满意度摆到和GDP、生态环境等考核指标同等重要的位置。组织部门要广开言路,多渠道收集信息,听其言、观其行、考其绩,断绝官员“忽悠”上位的途径。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干部脱颖而出,淘汰没有真才实干、靠“忽悠”上位的官员。

       清除“忽悠”的空间,也要健全监督检查体系。监督的死角,就是“大忽悠”们生存的空间;许多忽悠的手段,往往是利用了监管的漏洞。如果在干部升迁过程中监督介入不力,就会出现造假蒙混;在政绩考核过程中如果监督方向偏颇,“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就会大行其道;如果对工作的日常监督不足,机关单位就可能人浮于事。完善监督机制就是要清除死角,首先要实现监督方式的整体化。把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人大法律监督和司法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避免“九龙治水”现象。同时,还要保证监督范围的全覆盖、无死角,让“大忽悠”无处遁形。其次要提高监督手段的技术水平。过去由于统计方式落后,监督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核实“忽悠”是否真实,出现了许多所谓的数据变通、造假。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通过网络监督的运用和规范,建立健全官员数据信息收集、研判机制,有效提高了监督效率和准确性。最后要加强监督过程的透明化。要坚持人民主体原则,引入广大群众力量,让社会大众参与到监督之中。

       清除“忽悠”的空间,还要建立惩戒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忽悠”行为,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敢“忽悠”。一方面,要加强处罚,对于审核中出现弄虚作假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对于考核中发现工作不实的要彻查追究,通过惩戒机制,扫清官场“忽悠”的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官场政治风气。另一方面,要强化追责机制。让“忽悠”者难逃处罚,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实干者淘汰“忽悠”者。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新华网,2014年1月20日。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