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
《人民论坛》
原标题: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从达沃斯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再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内涵、实现路径。培育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的情感、价值追求和对外立场,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这一新兴社会主义大国对世界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影响力的重要途经。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在国际上占据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传播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构建国家话语权方面的战略顶层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疑虑及可能潜在的冲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阐述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非只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口号,而是依托“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欧亚经济联盟等重大战略项目而形成的,是强化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持续有效地与一些国家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持续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时,积极创新援助工作方式,倡导以多样的合作发展代替先前单纯的物资援助、以强调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代替先前单纯的输血式援助,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医疗卫生状况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中国以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重要表现。
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当前一系列国际问题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仅能够很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而且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全球视野,妥善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思路,开创了新局面,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也是解决诸多世界难题的一剂良方。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回应外部对我国种种质疑和误解的内在需要。中国以什么样的立场处理国际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误解、歪曲和抹黑仍然不少,中国的国际形象经常被污名化、丑恶化、危险化。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部分西方国家的各种担忧和质疑之声甚嚣尘上。比如,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对我国设置议题,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由于西方国家极力强化话语霸权,同时占据了道德高地,凭借着强大的全球传播网络,掌控着国际舆论导向,主导着国际话语风向,导致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面临严峻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更加主动地承担大国责任,获得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用中国的话语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背景、发展理念、实践路径等,让世界知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倡导世界和平,目的是实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种种歪曲和误读,从而使国际社会正确认识、逐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现实之举。国际话语权是一国的文化实力、政治吸引力、价值观等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体现。在国际交往中,崛起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话语体系,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不够立体,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有效的话语系统来说明中国,使其他国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价值观和软实力。
众所周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不断焕发新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动因,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资利用的丰厚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和弘扬了“天人合一”“和为贵”“世界大同”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了中外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智慧,增进了中国同世界的沟通与认知,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和方式大力弘扬。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出国访问、外事活动等重要场合,他引经据典,生动鲜活地向人民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向外国政要和民众介绍中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立足于对外战略,着力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效果明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话语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传播主体、传播能力、话语内容、话语平台等仍有诸多局限。
一是对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视度不足。毋庸讳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我国承担了许多对外援助项目,也参与了多项维和行动以及国际救援活动,但并未对此类事件进行大量宣传,在这方面还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当说,宣传自己对他国的帮助,是让其他国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能让世界看到中国所尽到的大国责任。与此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经济活动占主流地位,这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中国的优势。当前,我国已经可以将强大的经济实力部分地转化为国家软实力,但中国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强大而不平等地对待任何国家。相反,对于与中国交往的国家,无论国家大小、强弱,我们均一视同仁,这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关于履行大国责任,中国一直在做,而且越做越好,但多年来我国对此宣传不足,更多的是被动回应,而不是主动传播。
二是国际话语传播领域和范围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分布的不均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较大,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则较小;在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较大,在价值观、政治制度、道路模式等议题上则话语权较小。可以说,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还只是部分领域的,而非全方位的;还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力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尽管深受金融危机重创、恐怖主义袭扰,又有政治内耗、难民危机冲击等,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家,欧洲仍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体,二者依然掌控着国际事务的主导权,并作为“规范性力量”在世界软实力竞争中领先。
三是国际话语权的主体范围较为狭窄。从内部来看,目前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声大多来自官方,而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并没有起到在国际上发声的作用。这样一种官方身份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担忧,影响中国话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势话语霸权,个别国内学者和专家不但不从正面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把西方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面评价“神圣化”,自愿充当西方国家的“传声筒”“接力棒”,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话语能力。在全球化发展如此深入的今天,每一个与中国人、中国产品有着直接交往的外国人都可以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外国友人对于中国积极方面的传播,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更具说服力的,但在这方面我们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宣传资源,为我所用。
四是国际话语权传播能力较为不足。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仍然面临诸多掣肘,主要表现有:在回应国际舆论对我国政策的歪曲和对我国制度的抹黑上比较乏力,有理说不清;在国际舆论议题设置上缺乏足够能力,常常只是被动接受;在外交政策的实行与国际责任的承担上,我国做得合理、合法、合情,却经常受到西方国家的无端指责,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我国内部的原因,尤其是内部话语传播能力不足。从话语内容来看,在国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大而空”等传播倾向。有的在宣传时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表述出来,部分晦涩难懂的词汇、语言难以引发国际社会人士的共鸣。从话语平台建设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平台主要是政府间的对话、首脑互访、国际会议等,很少涉及到民众的直接交流。同时,现有国际话语传播主要依赖的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力度还不够,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话语传播的需要。
?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策略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应当做到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加强顶层规划、积极培养跨文化话语传播者、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等方式,努力用其他国家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进行顶层规划。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相对不足,传播环节存在滞后现象,经常被西方媒体抢先做议题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使中国在世界话语竞争中占据了道义至高点。我国应抓住时机,树立国家战略传播的“议题管理”思维,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融通中外思想资源中的新世界主义话语,进行价值传播的国际战略布局,努力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有的价值吸引力与道义感召力,不断增进国际认同。在议题设置和规划方面,应逐步改变被动应付的局面。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话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宣传中国的主张、中国的成就、中国的贡献。
第二,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话语传播能力。在当前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本地信息与世界信息是互相回应的,这就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考虑对他国受众的传播与影响。没有良好的传播媒体、战略与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国家软实力就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这就要求我国传媒应练好内功,主动提升自身的全球媒介沟通和传播能力,通过新闻及文化产品与他国、他文化、他族群进行交流沟通,着力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应当加强对国外不同受众习惯和特点的研究,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针对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和舆论杂音,我们应当在国际社会上及时发声,避免处于失声、失语状态,避免不实声音混淆视听。比如,针对国际上对我国领导干部选任的噪音和杂音,我国专门拍摄了动漫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首次通过动漫故事的形式介绍中国领导人选拔制度,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拓展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径。媒体外交历来被视为公共外交的核心与主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报纸、杂志等传统的话语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传播的需要,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新的重要话语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及时、有效、形象、全面地在国际社会中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随着信息传播走向“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单向传递的宣传模式逐渐让位于全民参与的传播互动,尤其是在国际对话的公共外交传播中,民间力量不容小觑,需要善加引导,不断增强国家力量与草根力量的传播协同。要善于运用国际媒体,以受众接受效果为导向,用一些感人事迹和形象故事吸引他国受众。要善用多方力量,不拘一格,创新传播手段,主动开拓多方参与的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径,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路径。
第四,科学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应当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力量的外显,而中国话语力量外显的基础是有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需要立足于中国实践,构建一套完整的对外话语体系。一方面,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在宣传语言上,应当选择恰当的话语内容进行传播,摈弃那些“高大上”、晦涩难懂的词汇和语言,选择一些国际通用的语言,运用国际社会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不断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消除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种种误读。另一方面,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凝练融通中外的概念。面对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同国际社会是否能够形成更多的共同认识,凝练出彼此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概念,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力的客观要求。现实中,中国的一些本土化概念不能为国际社会所理解,而国际社会流行的概念又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新华网,2016年2月19日。
③《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2013年8月2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从达沃斯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再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内涵、实现路径。培育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的情感、价值追求和对外立场,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这一新兴社会主义大国对世界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影响力的重要途经。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在国际上占据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传播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构建国家话语权方面的战略顶层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疑虑及可能潜在的冲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阐述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非只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口号,而是依托“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欧亚经济联盟等重大战略项目而形成的,是强化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持续有效地与一些国家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持续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时,积极创新援助工作方式,倡导以多样的合作发展代替先前单纯的物资援助、以强调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代替先前单纯的输血式援助,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医疗卫生状况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中国以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重要表现。
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当前一系列国际问题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仅能够很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而且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全球视野,妥善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思路,开创了新局面,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也是解决诸多世界难题的一剂良方。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回应外部对我国种种质疑和误解的内在需要。中国以什么样的立场处理国际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误解、歪曲和抹黑仍然不少,中国的国际形象经常被污名化、丑恶化、危险化。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部分西方国家的各种担忧和质疑之声甚嚣尘上。比如,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对我国设置议题,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由于西方国家极力强化话语霸权,同时占据了道德高地,凭借着强大的全球传播网络,掌控着国际舆论导向,主导着国际话语风向,导致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面临严峻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更加主动地承担大国责任,获得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用中国的话语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背景、发展理念、实践路径等,让世界知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倡导世界和平,目的是实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种种歪曲和误读,从而使国际社会正确认识、逐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现实之举。国际话语权是一国的文化实力、政治吸引力、价值观等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体现。在国际交往中,崛起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话语体系,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不够立体,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有效的话语系统来说明中国,使其他国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价值观和软实力。
众所周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不断焕发新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动因,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资利用的丰厚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和弘扬了“天人合一”“和为贵”“世界大同”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了中外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智慧,增进了中国同世界的沟通与认知,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和方式大力弘扬。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出国访问、外事活动等重要场合,他引经据典,生动鲜活地向人民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向外国政要和民众介绍中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立足于对外战略,着力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效果明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话语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传播主体、传播能力、话语内容、话语平台等仍有诸多局限。
一是对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视度不足。毋庸讳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我国承担了许多对外援助项目,也参与了多项维和行动以及国际救援活动,但并未对此类事件进行大量宣传,在这方面还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当说,宣传自己对他国的帮助,是让其他国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能让世界看到中国所尽到的大国责任。与此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经济活动占主流地位,这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中国的优势。当前,我国已经可以将强大的经济实力部分地转化为国家软实力,但中国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强大而不平等地对待任何国家。相反,对于与中国交往的国家,无论国家大小、强弱,我们均一视同仁,这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关于履行大国责任,中国一直在做,而且越做越好,但多年来我国对此宣传不足,更多的是被动回应,而不是主动传播。
二是国际话语传播领域和范围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分布的不均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较大,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则较小;在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较大,在价值观、政治制度、道路模式等议题上则话语权较小。可以说,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还只是部分领域的,而非全方位的;还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力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尽管深受金融危机重创、恐怖主义袭扰,又有政治内耗、难民危机冲击等,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家,欧洲仍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体,二者依然掌控着国际事务的主导权,并作为“规范性力量”在世界软实力竞争中领先。
三是国际话语权的主体范围较为狭窄。从内部来看,目前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声大多来自官方,而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并没有起到在国际上发声的作用。这样一种官方身份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担忧,影响中国话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势话语霸权,个别国内学者和专家不但不从正面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把西方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面评价“神圣化”,自愿充当西方国家的“传声筒”“接力棒”,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话语能力。在全球化发展如此深入的今天,每一个与中国人、中国产品有着直接交往的外国人都可以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外国友人对于中国积极方面的传播,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更具说服力的,但在这方面我们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宣传资源,为我所用。
四是国际话语权传播能力较为不足。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仍然面临诸多掣肘,主要表现有:在回应国际舆论对我国政策的歪曲和对我国制度的抹黑上比较乏力,有理说不清;在国际舆论议题设置上缺乏足够能力,常常只是被动接受;在外交政策的实行与国际责任的承担上,我国做得合理、合法、合情,却经常受到西方国家的无端指责,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我国内部的原因,尤其是内部话语传播能力不足。从话语内容来看,在国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大而空”等传播倾向。有的在宣传时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表述出来,部分晦涩难懂的词汇、语言难以引发国际社会人士的共鸣。从话语平台建设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平台主要是政府间的对话、首脑互访、国际会议等,很少涉及到民众的直接交流。同时,现有国际话语传播主要依赖的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力度还不够,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话语传播的需要。
?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策略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应当做到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加强顶层规划、积极培养跨文化话语传播者、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等方式,努力用其他国家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进行顶层规划。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相对不足,传播环节存在滞后现象,经常被西方媒体抢先做议题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使中国在世界话语竞争中占据了道义至高点。我国应抓住时机,树立国家战略传播的“议题管理”思维,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融通中外思想资源中的新世界主义话语,进行价值传播的国际战略布局,努力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有的价值吸引力与道义感召力,不断增进国际认同。在议题设置和规划方面,应逐步改变被动应付的局面。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话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宣传中国的主张、中国的成就、中国的贡献。
第二,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话语传播能力。在当前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本地信息与世界信息是互相回应的,这就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考虑对他国受众的传播与影响。没有良好的传播媒体、战略与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国家软实力就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这就要求我国传媒应练好内功,主动提升自身的全球媒介沟通和传播能力,通过新闻及文化产品与他国、他文化、他族群进行交流沟通,着力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应当加强对国外不同受众习惯和特点的研究,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针对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和舆论杂音,我们应当在国际社会上及时发声,避免处于失声、失语状态,避免不实声音混淆视听。比如,针对国际上对我国领导干部选任的噪音和杂音,我国专门拍摄了动漫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首次通过动漫故事的形式介绍中国领导人选拔制度,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拓展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径。媒体外交历来被视为公共外交的核心与主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报纸、杂志等传统的话语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传播的需要,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新的重要话语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及时、有效、形象、全面地在国际社会中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随着信息传播走向“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单向传递的宣传模式逐渐让位于全民参与的传播互动,尤其是在国际对话的公共外交传播中,民间力量不容小觑,需要善加引导,不断增强国家力量与草根力量的传播协同。要善于运用国际媒体,以受众接受效果为导向,用一些感人事迹和形象故事吸引他国受众。要善用多方力量,不拘一格,创新传播手段,主动开拓多方参与的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径,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路径。
第四,科学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应当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力量的外显,而中国话语力量外显的基础是有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需要立足于中国实践,构建一套完整的对外话语体系。一方面,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在宣传语言上,应当选择恰当的话语内容进行传播,摈弃那些“高大上”、晦涩难懂的词汇和语言,选择一些国际通用的语言,运用国际社会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不断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消除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种种误读。另一方面,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凝练融通中外的概念。面对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同国际社会是否能够形成更多的共同认识,凝练出彼此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概念,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力的客观要求。现实中,中国的一些本土化概念不能为国际社会所理解,而国际社会流行的概念又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新华网,2016年2月19日。
③《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2013年8月20日。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新思想在基层落地的方法论
下一篇: 在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上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