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指引高质量发展

《人民论坛》

作者:孙红湘 张静
字号: + - 16
原标题:以新发展理念指引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应以新的发展理念来认识、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经济工作,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

       新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首先,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创新。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力于适时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问题”,是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智慧结晶,是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凝练出的发展新内涵;其次,更加凸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的现代化,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使广大民众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感受到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最后,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开出“中国药方”。中国所取得的成功实践经验表明,新发展理念为世界其他经济体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示范样本”,具有很强借鉴性。

       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与开放理念有助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发展不充分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但是,也面临着诸如中国经济大而不强、传统动力衰减、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率不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较低,以及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需运用创新与开放理念进行引导与破解。

       协调、绿色和共享理念有助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解决产业、城乡及区域发展中各种失调失衡问题,需要打破传统工业化老路下的资源环境约束,补齐民生建设滞后、人民获得感不足等短板。只有将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相统一,方能最终有效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标尺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转换发展动能,要从外需拉动、资源推动、投入带动、政策驱动等粗放型发展动力,升级为集约型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形成发展新引擎,以创新经济的新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推进以“脑动力”为代表的理论创新、以“原动力”为代表的制度创新、以“主动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以“软实力”为代表的文化创新,这也就为打造创新先发优势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与方向。其中“原动力”创新是先导,“主动力”创新是核心。充分发挥新动能作用,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由于我国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受历史际遇、发展基础、自然禀赋、存量资源、空间半径和政策机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彼此间发展差异较大,所以,必须注重培育和使用好新要素,通过协调发展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等革命性新生产要素的作用,抢抓数字技术引领的战略新机遇,积极构建基于云、网、端等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筑“大数据”“大连接”“大协作”“大融通”等新方式来助推新经济形态发展,从而全面释放数字、互联网和大数据红利。

       高质量发展要以绿色为底色、以开放为抓手

       要深刻汲取发展中付出的过多环境成本和沉重生态代价的教训,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努力构筑“绿色治监、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的“三位一体”体系。其中强化“绿色治监”,就是打出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监管、生态修复与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组合拳”,齐抓共治、齐头并进,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作用,强化绿色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为保护生产力提供有力保障;做大“绿色产业”,充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全面引入绿色理念,加快构建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机制,尤其是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带动相关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产业群,不断引领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倡导“绿色生活”,大力开展创建绿色企事业、绿色社区、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活动,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要深入把握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方位开放、共赢开放等内涵,通过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格局、培育新模式,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增添新活力。其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重视法治化建设,适应国际规则新变化,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式,稳步推进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拓宽“双创”的国际国内融资渠道,塑造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领域合作、加快中西部地区配套服务产业发展和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不断探索富于“功能完善、高度开放、内外畅通、安全高效”特色的高质量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典范。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打好“引资”“引智”“招商”和“聚才”协同效力,通过引进先进要素,积极依托新信息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新模式的发展,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加快培育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等服务新业态,不断筑牢创新力。

       要以共享为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领会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深刻内涵,不断强化社会公平的价值导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诸多民生问题,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均衡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模式,通过大力运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数字消费等新方式,不断增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实施动态调整个税起征点试点,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坚持“就业”与“创业”双轮驱动,在继续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和充分发挥就业政策效力的基础上,多渠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融通再就业、灵活就业等渠道,让每个人尽情释放青春梦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与扶实有机结合,努力构筑精准扶贫脱贫的“加减乘除”治理新机制,使广大民众能够更好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作者分别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A0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任人编辑:万鹏、谢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