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红旗文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承担起领导一切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赋予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正确理解这一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结论。从历史来看,坚持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对于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于政治斗争的经验不足,没有对掌握军队领导权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革命蒙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通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党对军队的领导,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终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而苏共垮台、苏东剧变,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导致党内国内思想混乱、人心涣散。这方面的教训必须深刻铭记。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国际竞争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很严峻。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结构、动力、目标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锋更加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将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运行。在这种背景下,亟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对完成好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不仅自身拥有8900万党员,而且带领着一个拥有13.8亿人口的国家同时迈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了5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可以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须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对党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自觉体认,体现了党在新时代的历史责任担当。
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涵
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表述中,内含着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第一层含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好一切”。这个论断是经过无数次历史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在新时代的表达。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体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由此,中国共产党深得民众拥护和信赖。也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其次,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又一层含义是,“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在一切工作中”。这里的“一切工作”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全覆盖。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哪一个地区,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不能脱离党的领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一切工作”指的是社会治理公共领域,不涉及私人空间,不可故意混淆概念,把“一切工作”与“一切事情”混为一谈。
最后,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再一层含义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这里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其主要任务,一是把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二是谋大局,从宏观和战略层面思考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共谋发展大计;三是定政策,即把党的理念和民众的诉求相结合,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规章制度;四是促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发挥督促作用,推进改革创新。能否做好以上工作,是评价党领导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
怎样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能否坚持好党的领导,既涉及思想认识问题,也涉及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为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以此为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思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把问题看得深、把得准。为此,一是要把政治领导与业务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党的领导在工作中的方向保证作用;二是要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握工作节奏,切忌急功近利;三是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政党,功成名就时要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执掌政权后要节俭内敛、敬终如始,承平时期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重大变革关头要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为此,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同各级社会组织和党派的联系与沟通,善于听取和吸收合理化建议,不断改善工作。与此同时,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贴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资源,推进工作创新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五个过硬”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总体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领导一切工作的基础之所在。为此,一是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各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战略定力,不断满足形势发展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要求。二是要强化自我反思,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刻警醒自身,反思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三是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
需要澄清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质疑与误解
正确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回应和澄清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引导舆论,凝聚正确的共识。
第一,澄清“都是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与西方政党一样”的错误认识。这种说法实质是质疑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种说法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的,即把西方的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等同,并把西方关于政党的标准作为评价我们党的依据,由此认为中国应该参照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能搞“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党,与西方的政党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二者的执政基础、执政标准和执政理念不能相提并论。对于政治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第二,澄清“既然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所有事情都是党的,其他人不用管了”的糊涂认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不是包办代替也不可能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这种认识是把党的领导与其他工作对立起来。由此可能带来两种不好的情况:一是滥用权威。领导干部有这种认识,很容易产生“反正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的错误想法。二是推卸责任。党委部门以外的人持有这种认识,很容易产生“既然都由党来领导,我们可以省省心了”的错误想法,由此消极怠工或相互推诿。这显然与坚持党的领导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澄清“党领导一切,意味着一切都是为了党,而不是为了人民”的疑虑。这种担心是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不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允许任何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是党永恒的奋斗宗旨和价值追求。
第四,澄清“既然是党政分开,那么凡是行政的事情党都不应该管”的错误认识。这是把“党”和“政”对立起来了。“党政分开”的目的是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把党务和业务混在一起。但是有些人片面看待这个问题,以为这样一来可以“党不管政、政不管党”,两者“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做的结果将大大损害党的权威。从严格意义上讲,用“党政分工”更为合适。正如王岐山同志所指出的:“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这里的“前提”,就是指“党的领导”。但在一些地方或领域有的领导干部对此既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做,以至于党的建设越来越弱化,党的领导越来越软化。这无论是对于党自身,还是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利益都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澄清和纠正。
(李辽宁: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结论。从历史来看,坚持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对于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于政治斗争的经验不足,没有对掌握军队领导权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革命蒙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通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党对军队的领导,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终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而苏共垮台、苏东剧变,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导致党内国内思想混乱、人心涣散。这方面的教训必须深刻铭记。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国际竞争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很严峻。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结构、动力、目标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锋更加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将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运行。在这种背景下,亟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对完成好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不仅自身拥有8900万党员,而且带领着一个拥有13.8亿人口的国家同时迈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了5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可以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须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对党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自觉体认,体现了党在新时代的历史责任担当。
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涵
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表述中,内含着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第一层含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好一切”。这个论断是经过无数次历史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在新时代的表达。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体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由此,中国共产党深得民众拥护和信赖。也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其次,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又一层含义是,“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在一切工作中”。这里的“一切工作”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全覆盖。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哪一个地区,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不能脱离党的领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一切工作”指的是社会治理公共领域,不涉及私人空间,不可故意混淆概念,把“一切工作”与“一切事情”混为一谈。
最后,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再一层含义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这里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其主要任务,一是把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二是谋大局,从宏观和战略层面思考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共谋发展大计;三是定政策,即把党的理念和民众的诉求相结合,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规章制度;四是促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发挥督促作用,推进改革创新。能否做好以上工作,是评价党领导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
怎样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能否坚持好党的领导,既涉及思想认识问题,也涉及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为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以此为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思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把问题看得深、把得准。为此,一是要把政治领导与业务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党的领导在工作中的方向保证作用;二是要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握工作节奏,切忌急功近利;三是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政党,功成名就时要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执掌政权后要节俭内敛、敬终如始,承平时期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重大变革关头要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为此,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同各级社会组织和党派的联系与沟通,善于听取和吸收合理化建议,不断改善工作。与此同时,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贴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资源,推进工作创新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五个过硬”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总体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领导一切工作的基础之所在。为此,一是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各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战略定力,不断满足形势发展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要求。二是要强化自我反思,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刻警醒自身,反思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三是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
需要澄清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质疑与误解
正确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回应和澄清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引导舆论,凝聚正确的共识。
第一,澄清“都是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与西方政党一样”的错误认识。这种说法实质是质疑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种说法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的,即把西方的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等同,并把西方关于政党的标准作为评价我们党的依据,由此认为中国应该参照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能搞“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党,与西方的政党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二者的执政基础、执政标准和执政理念不能相提并论。对于政治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第二,澄清“既然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所有事情都是党的,其他人不用管了”的糊涂认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不是包办代替也不可能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这种认识是把党的领导与其他工作对立起来。由此可能带来两种不好的情况:一是滥用权威。领导干部有这种认识,很容易产生“反正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的错误想法。二是推卸责任。党委部门以外的人持有这种认识,很容易产生“既然都由党来领导,我们可以省省心了”的错误想法,由此消极怠工或相互推诿。这显然与坚持党的领导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澄清“党领导一切,意味着一切都是为了党,而不是为了人民”的疑虑。这种担心是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不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允许任何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是党永恒的奋斗宗旨和价值追求。
第四,澄清“既然是党政分开,那么凡是行政的事情党都不应该管”的错误认识。这是把“党”和“政”对立起来了。“党政分开”的目的是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把党务和业务混在一起。但是有些人片面看待这个问题,以为这样一来可以“党不管政、政不管党”,两者“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做的结果将大大损害党的权威。从严格意义上讲,用“党政分工”更为合适。正如王岐山同志所指出的:“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这里的“前提”,就是指“党的领导”。但在一些地方或领域有的领导干部对此既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做,以至于党的建设越来越弱化,党的领导越来越软化。这无论是对于党自身,还是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利益都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澄清和纠正。
(李辽宁: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任人编辑:曹淼、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经济强国建设
下一篇: 理性看待“中国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