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
《红旗文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透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需要准确把握其鲜明特质。总体上看,其鲜明特质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成背景的时代性。“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时代孕育并催生新思想。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这种全新的时空环境鲜明地体现在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上。就党情而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依然存在,并成为制约党的建设的最大变量。就国情而言,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就世情而言,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中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时代境遇,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保持高度清醒,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孕育并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推动这一思想汲取新的时代元素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相统筹,完整地回答了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升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启新征程的力量之源。
2.根本来源的实践性。彻底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着眼实践、回应实践、投身实践作为贯穿一切工作始终的法则。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丰富的实践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实践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践特性的最直接注解。这种实践特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就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不是从书斋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和范畴中演绎出来的,而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鲜活实践。是在科学总结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来的,是对新时代新实践新需求的回应和正视,其基本内容是由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内在地规定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了实践检验,推动了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走出了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的“中国轨迹”,创造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中国奇迹”,书写了破解各种改革发展难题的“中国答卷”, 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切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理论品格的创新性。一个先进的政党要想勇立潮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拿出新战略、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实践就会停滞不前。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告诫全党,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特质。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封闭和终结真理,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演进、实践的深化,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完善。
4.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习近平同志就向全党发出号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暖民心、显党魂的理念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得到充分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民主政治方面,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在概括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方面,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现代化目标设定方面,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民生建设方面,提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等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既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鼓舞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的一种宣言,更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定传承。
一个勇于开拓创新的大党,一个时刻保持警醒斗志的大党,总是能够始终做到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人民性”牢牢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且把它贯注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始终把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执政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5年来,一大批惠民举措不断落地实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可以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经鲜明地载录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逻辑之中。
(作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1.生成背景的时代性。“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时代孕育并催生新思想。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这种全新的时空环境鲜明地体现在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上。就党情而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依然存在,并成为制约党的建设的最大变量。就国情而言,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就世情而言,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中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时代境遇,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保持高度清醒,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孕育并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推动这一思想汲取新的时代元素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相统筹,完整地回答了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升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启新征程的力量之源。
2.根本来源的实践性。彻底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着眼实践、回应实践、投身实践作为贯穿一切工作始终的法则。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丰富的实践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实践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践特性的最直接注解。这种实践特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就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不是从书斋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和范畴中演绎出来的,而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鲜活实践。是在科学总结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来的,是对新时代新实践新需求的回应和正视,其基本内容是由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内在地规定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了实践检验,推动了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走出了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的“中国轨迹”,创造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中国奇迹”,书写了破解各种改革发展难题的“中国答卷”, 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切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理论品格的创新性。一个先进的政党要想勇立潮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拿出新战略、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实践就会停滞不前。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告诫全党,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特质。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封闭和终结真理,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演进、实践的深化,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完善。
4.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习近平同志就向全党发出号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暖民心、显党魂的理念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得到充分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民主政治方面,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在概括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方面,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现代化目标设定方面,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民生建设方面,提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等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既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鼓舞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的一种宣言,更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定传承。
一个勇于开拓创新的大党,一个时刻保持警醒斗志的大党,总是能够始终做到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人民性”牢牢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且把它贯注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始终把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执政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5年来,一大批惠民举措不断落地实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可以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经鲜明地载录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逻辑之中。
(作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人编辑:孙爽、谢磊
- 标签:
上一篇: 新时代党和国家政治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下一篇: 照亮人类历史前进方向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