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医疗特色

医疗资讯

力挽狂澜破“生死局” 乘势而上筑“健康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4-04-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整体医疗实力,是医院迈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系获批2023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不仅让第一医院作为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的实力得到再一次验证,也将加速区域疑难危重救治水平的提升。

42.jpg

  探索 厚积薄发锻造硬核实力

  PART 01

  在医学领域,重症医学属于后起之秀。2009年2月,卫生部颁布《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县市级医院)必须成立重症医学科。同时,重症医学科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彼时,第一医院已经先行一步,在2006年2月便成立了重症医学科,这是我市最早成立的危重症疾病救治中心。作为新兴学科,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07年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不过,对于当时的重症人来说,推动学科发展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知道该往哪里走,也没有人知道前方的路是怎样的。

  十年的时间,重症医学科找到了方向,也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2018年,科室先后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专科联盟单位,齐齐哈尔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挂靠单位;2019年,科室成为齐齐哈尔市重症医学联盟牵头单位。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在省内重症医学界拥有较高影响力。

  2007年至今,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每年为大约2000余名患者提供全天候的生命监测和治疗。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科室已经成为抢救危重患者、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生力军,不仅承担着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也是齐齐哈尔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唯一指定的救治单位,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以及多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出色地完成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

  创新  深耕细研提高抢救能力

  PART 02

  作为医疗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科承担着整个医院病情最危重、最复杂的患者的救治工作,没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和娴熟的抢救技能无法胜任工作。十几年来,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深耕不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医学科成功抢救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严重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各类毒物中毒等方面均有很好疗效。抗凝是CRRT过程中预防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关键。对于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或者已经出现出血的患者,需要手术、不能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存在凝血系统疾病的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法是血液净化治疗中实惠、安全、有效的抗凝方式。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开展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RCA),截至目前已将该技术应用于500余例抗凝治疗。

49.jpg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性命危险程度有时候是以分钟甚至秒钟计算的,所以医护人员需要随时看到患者的实时血压。重症患者由于动脉血压低,脉搏细弱甚至无法触及,经常难以通过盲法一次穿刺置管成功,造成不能及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气分析等,影响患者的抢救。2020年,重症医学科开展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当患者出现浅静脉穿刺困难或需要动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可以精准找到血管,并判断血管走向和内径大小,同时引导穿刺针进入血管,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误伤神经动脉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快速为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手术和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它主要通过体外设备全部或部分替代肺脏及心脏功能,为重症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辅助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从而为疾病治愈或器官功能恢复赢取时间。由于其强大的能力,被誉为“终极救命神器”,这项技术代表着一家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危重患者综合救治水平。2022年,南院重症医学科成功为一名重症患者成功实施V-V人工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技术,标志着医院对危重患者救治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50.jpg

  每一项技术的开展,都是为患者多争取的一次生存机会。十几年来,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陆续开展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多项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重症医学科已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疗规范,应用俯卧位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以及体外膜肺(ECMO)等改善患者的氧和状态及弥散功能,通过重症肺超、呼吸力学监测、跨肺压监测等技术指导机械通气;熟练处理重症感染及脓毒症救治,并整合医院相关专业资源,重点关注重症肺炎、复杂腹腔感染、急性肝衰竭等消化相关急症;可对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重度肺动脉高压、风湿免疫性疾病急性加重等疾病进行诊治。

  作为全市最早建立的重症医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成为集重症医学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应急救援为一体的现代化重症医学中心。科室高度重视科研能力发展,建设了完备的科研梯队,多名医务人员承担了省部级课题,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奖励,并发表SCI、科研论文数十篇。科室师资力量雄厚,每年接收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人数20余名;年均组织本区域重症医学技术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数超过200人次,在全市重症医学科研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破  精分细化筑牢生命防线

  PART 03

  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逐渐向专科精细化方向发展。作为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第一医院积极整合全院医疗资源,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的质量和效率。重症医学科系不仅向越来越精细的纵深发展,也向越来越广范的横向扩展,除了原有的综合ICU,还开设了多个专科ICU。

  脑血栓、脑出血连续多年排在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常见病种的前5位,其中脑血栓的患者数量更是几次位列第一。2023年4月,第一医院成立了神经和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NICU&CCU),针对重症脑出血、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脑梗死、神经介入术后管理、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心肌梗死及介入术后等心脑血管危急重症提供有效、规范治疗。

56.jpg

  神经和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启用的第二天,医护人员就迎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晚上8点多,一位脑梗死的患者被送到第一医院抢救,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全速运转,在患者被转至NICU&CCU的同时,神经外科医生决定立即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取栓成功后,神经外科医生又与NICU&CCU医生一起为患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本已闭塞的血管陆续打开,最终实现了血流TICI3级再通,支架手术达到最佳理想状态。此次抢救,从发现患者脑梗死到将其安全送回病房,总用时2小时30分钟。术后,患者经NICU&CCU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在24小时后转回普通病房,病情恢复良好。神经和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仅一年的时间,已经收治1000多名患者,医院心脑血管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7.jpg

  在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有几间病房显得与众不同。有的宝宝睡在模拟子宫环境的暖箱里,睡梦中伸着小脚丫;有的宝宝睡在没有盖子的箱子里,箱子周围连接着各种医疗设备……这里是第一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护团队一边精心承担养育职责,一边开展危重症救治,早产儿或者危重儿从这里健康回家的概率非常高。

58.jpg

  考虑到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感染的特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针对出生0—28天的住院患儿实行“无陪伴护理”,家人不能进入病房,医护人员24小时床旁看护,以便及时发现患儿细微的病情变化。为了缓解新生儿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焦虑,科室还开设了有陪护病房,父母可以24小时陪伴在新生儿身边,参与治疗和护理,与医务人员协作,共同促进孩子早日康复。

  几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加快提高对小胎龄、小体重患儿的救治工作,逐年提升了就治率,降低了死亡率,让一个个心碎的家庭看到曙光,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抚。2022年,新生儿科优秀人才前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开展了脐静脉置管技术、高通量测序检测、持续脑电监测技术,巩固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救治水平,促进了全市新生儿专科化发展。

  坚守  保驾护航助推全院发展

  PART 04

  一个好的临床专科不仅能够惠及本专科患者,还可以带动引领医院其他专科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进步。在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就像是全院的“守门员”,因为有他们坚守后方,各个临床专科才能放心大胆地“往前冲”。

  不久前,第一医院在短短的三周时间内,先后完成三台心脏搭桥手术和两台不同类型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标志着医院在心血管疾病综合诊疗领域开启了“心”征程。手术能够最终成功,重症医学科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每次手术前的疑难病例讨论会,重症医学科都参与其中;下了手术台的患者,直接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被送回普通病房。

  重症医学科担负着全院绝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范围涵盖内外妇儿等所有学科。临床各科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全麻手术的危重患者及急诊的危重患者,都会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普通病房。多年来,重症医学科与各专科积极开展多学科诊疗,使专科病变和危重症候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63.jpg

  为全院各临床专科保驾护航的工作性质,要求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必须都是“多面手”。目前,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各级医师均能熟练地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气管插管、支纤镜检查等,并能综合应用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循环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感染控制技术和营养支持技术进行病人的抢救,在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创伤、颅脑神经重症、产科重症等方面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和较高抢救成功率。

  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系将以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为着力点,助力全院疑难杂症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群众满意型医院增砖添瓦。依托重症医学科的过硬实力,第一医院也将持续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四大中心”建设,打造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提升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构筑生命“保障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